“找不到工作就回来吧,在家里考个事业单位,我也能少操点心。”这是在离毕业还剩一个月,我在“大城市”里找工作屡屡碰壁,给家人打电话时,听到最多的一句话。
我那个“在大城市里扎根”的念头,为此不断动摇过。临睡前看一看地方事业单位招聘公告成了我每天必修的功课。
相信同样纠结于毕业后留在这个上了四年大学,经济发达、机会繁多的“大城市”,还是回到自己从小生活,地理偏远,人口规模可能不足这里十分之一的“小城市”去工作的人,远不止我一个。但最终又有多少人和我一样,嘴里喊着纠结,念叨着回小城市的种种好处,最终还是留在了这个充满了就业压力的大城市……
曾经的雄心壮志终究会消失在“小城市的温床”中
有人说,在大城市里生存,全靠能力,在小城市里生存,多半靠的是关系。一份能给出同样薪资的工作,也许在大城市里你需要投递无数次简历,过五关斩六将,才能够拿到offer。而在所谓的小城市里,不过是托几个人,吃几顿饭,甚至只要打几个电话就能分分钟搞定的事情。
在这两个看似相同的起点上,渐行渐远,慢慢的,你会发现,很多事情,都因这个决定,而开始变得不一样。
我的一个室友,毕业后接受了家里的安排,回到小城市里,四年的计算机学专业知识全用在了在一个培训机构里当个初中数学老师上。前两天给她打了个电话,本来准备聊聊工作现状,但没曾想到,她和我谈到更多的是最近相了多少亲,对象怎么样。提到工资,她只是轻描淡写了一句“不多,但也够用,反正吃住都在家里,也用不了多少钱。”
很多人都是冲着小城市里的工作稳定,工资就算不高,也能吃穿不愁去的。慢慢的,所谓的家长里短会成为他们生活的重心。室友毕业时曾和我说,等我先回家工作两年,有了一定的工作经验,再往大城市里跳。然而,就目前而言,小城市的安逸生活正一点点将她曾经的雄心壮志给消磨干净。
“在大城市工作”成为了判断一个人有出息的唯一标准
如果说,我仅仅是为了让自己曾经的“雄心壮志”不成为一纸空文,所以选择了在大城市工作,这个理由,未免太假。
还记得,刚工作一个月时,回了趟家。路上遇到接孩子放学的长辈,习惯性打声招呼,被问道:“毕业了吧,在哪里工作”时,刚回了“上海”两个字。紧接着就是一大堆的赞叹:“上海啊,真有出息。以后我们家某某也要像姐姐学习,去上海工作。”
除了沉默以对,微笑着送着对方离开,当时的我似乎什么也不能做。当时的我不敢告诉她,其实我的工资并不高,扣除了五险一金,扣除了房租之后,温饱都成问题。但似乎在这些所谓的“小城之人”眼中,能在所谓的大城市工作,就是有前途、有出息的表现。
同样,被问及孩子在哪里工作的时候,我爸妈可以很云淡风轻的告诉别人在“上海”这个大都市,而我一个发小的爸爸却要支支吾吾半天,才肯说自己的女儿在县城里哪个企业工作。哪怕那个企业并不差,哪怕我和发小的工资几乎一样,但在旁人的眼中,两者却仿佛一个在天,一个在地。
才20出头的我们,肩上已经扛起了下一代的担子
刚过年那会儿,和同事吃了顿午饭,听她抱怨着“过了个年回来,房价每平方米涨了5万,买房计划又得搁置了。”对此,我疑惑不已,为什么非要拼死拼活,耗费那么多积蓄,在所谓的大城市买一套小小的公寓,做很多年的房奴。在小城市里,也许同样的价钱,可以买到两三套房子。
“为了孩子能在这里上学呗!”同事一副理所当然的表情。为了能让孩子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不输在起跑线上,不想让孩子和曾经的自己一样,从小城市一步步,付出了无数的努力,才走到今天,为了让……
我本以为,这只是一些工作了好几年,对现实了解得比较深刻的前辈,才有的感悟。却不曾想,偶尔的一次同学聚会上,听好几个大学同学道出了同样的心声:“在大城市里能够开阔视野,大城市里的人素质普遍比较高。关键是,我们好不容易从小城市里出来了,最终又回去了,难免不甘心。”
不是我选择了大城市,而是当时的我别无选择 因为不想庸庸碌碌地活着,因为惧怕可谓的人言,因为害怕下一代输在起跑线上,因为好不容易逃出了小城市的圈子,不甘心,就这么回去。最终我,还是选择留在了所谓的大城市。
有人说:“大城市是很多冒险者的天堂。”很多人顶住了巨大的工作压力,在大城市里努力拼搏,或为了名,或为了利,或仅仅只是为了更好地活着,但也许很多人更多的只是无可奈何。
安定安稳的生活,谁都想要。只是想要在大城市中过着这样的生活,你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如果现在的你仍旧迷茫,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样的工作,适合什么样的环境,那么不妨在大城市中先历练几年。这段时间中,你所接触到的圈子,所接触到的工作,会让你在不断碰撞中自我反省,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而有了大城市这个起跳板,几年后的你就算想要回到小城市发展,也会更加容易。
对于毕业时的我而言,与其说是我选择了大城市,倒不如说,大城市,是我当时唯一的选择。
转自:CFAFighting(ID:cfa-f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