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在各种理财平台,尤其是P2P公司相继爆雷后,大众对于理财平台出事的新闻渐渐麻痹,甚至演变成无关人士消遣时间的谈资。到了4月份,从监管部门到互联网金融协会,对于互联网金融的各项措施密集出台,在为期一年的互联网金融监管中,工商部门已经停止含有“金融”字眼的公司注册,整顿包括首付贷、非法集资、金融广告等等,这些做法被认为有利于净化整个行业。
然而,就在银监会发布《网络借贷信息中介机构业务活动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后,便引起市场的巨大反应,大家普遍认为《办法》不够严谨,漏洞较多,银监会表示,将在吸收各方面意见以后,展开专题论证,然后再对外发布。最新的情况是,新规的修订工作已经暂缓,具体会在什么时候出台,未知。
出现这样的情况,不外乎一个原因,创新过快。
眼见P2P网贷监管办法落地,很多P2P平台迅速启动转型工作,或者转为互联网线上理财平台,或者剥离原有P2P业务,市场变化之快,让规则制定陷入困境。
网贷转型理财,监管办法失效
P2P公司以提供贷款为生,平台只是从中挣息差,而变成理财平台以后,开始接受资金进行投资理财,摆脱了P2P的帽子,自然也就不受管理办法的约束,这让已经轮廓清晰的网贷管理办法瞬间缩小了发挥的空间。
剥离P2P业务
提到剥离P2P业务,就不得不提一下大名鼎鼎的“陆金所”了。
2011年9月,上海陆家嘴国际金融资产交易市场股份有效公司成立,这个拗口的名字被简化为“”陆金所“,并且成为行业的龙头老大。当时,P2P网贷队多数人来讲都是一个陌生的词汇,中国互联网金融发展强势时期,是在陆金所成立的18个月后。
陆金所,东家是平安集团,实力雄厚有锐意进取,牌照全,非国企,管理灵活同时业务足够专注,只做金融领域,最重要的是,热衷于创新。后来兴起的很多金融公司都是按照平安的玩法发展的。
在大家的一致认为陆金所是中国最棒的P2P平台的时候,突然宣布剥离P2P业务,打造“一站式理财服务平台”,这跟陆金所的全称中“交易市场”更吻合。陆金所某位高管解释说:“不是不做P2P,而是产品和平台进行分离,面向投资者的金融产品将不再由陆金所来开发。”换句话说,陆金所要做金融界的天猫。所有人都能在平台上提供商品,基金、信托,甚至银行的产品都可以放到平台上来卖,平安用互联网渠道接触到金融客户并为他们提供开放式的服务。另外一家P2P企业积木盒子也表示将转型为“综合智能理财平台”。
把P2P概念引入中国的宜信也表示,已经超越了互联网金融的圈子,他们所擅长的不仅仅是P2P,还有资本市场、对冲基金、保险、房地产等等,宜信已经转身“财富管理机构”。
互联网的开放和人们精于业务调整是监管最难的地方
互联网本就是开放的,在监管收紧的背景下,大家可以轻松的跳出这个P2P的概念,就像进来的时那么容易一样,这也是政策制定最难得地方。
规定本滞后于市场现状,而互联网的创新速度之快已经超过了人们的预期,在4G尚未普及的今天,5G的概念已经提出,在3D刚刚占领影像革命半边天的时候,4D、5D设置9D已经有人在喊了,考虑政策指定的前瞻性,同时兼顾行业新变化,是最大的现实难题。
转自:CFAFighting(ID:cfa-fr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