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行原副行长吴晓灵参加博鳌年会论坛时,指出普惠金融的作用是“让金融回归服务业的实质”。同时,金融业不是自娱自乐的行业,而是要“为企业的生产、销售服务,为民众的投资消费服务。”
普惠金融,从字面含义便可看出其发展意图:让金融更加亲民、更接地气。一方面,它是普遍覆盖的,让最广大的受众可以享受到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另一方面,它又是切切实实能够给民众带来福利,享受到金融实惠的。
毫无疑问,写入最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普惠金融,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今后,普惠金融必将会成为今后我国社会和金融领域方面的一个热点,围绕其展开的人才培养与争夺,也会渐趋白热化。
我国现有的大学教育,可以为我们提供现成的普惠金融人才吗?普惠金融的人才发展方向又将何去何从?
大学金融教育亟待改善
我国上千所高校提供的金融高等教育,为我国金融市场与行业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人才。未来高端的金融人才,应是理论素养扎实、实操技能丰富,并且拥有广阔国际眼光的复综型人才。
然而,我国的金融教育起步比较晚,和西方的金融发达国家教育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完善的金融教育体制建设,仍然在路上。
拿互联网金融行业为例,其前景虽然广阔,但却一直苦于没有专业对口的人才,跟上它的扩张步伐。我国高校暂时还没有开设专门的互联网金融专业,传统的金融课程较为泛化,对新技术新潮流的敏感度也不够强,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同时,我国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也亟待完善,就学术而学术的现象比较突出。也就是说,高校里的很多金融老师,一般都是科班学术出身,很多并没有在投资银行等实务市场从业或实操的经历,所以很容易将教育偏向纯理论化。
然而,金融行业的从业者都心知肚明,光理论过硬是远远不够的。对于金融这类实用性、实战性特别强的领域,实践经验大于书本教条。高校里会开金融市场与金融产品相关的课程,但很难开一门专门教你怎么炒股实操的课。
我国每年的金融毕业生人数很多,但仍然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一边是金融生找不到工作,数百人争抢一个职位,另一边又是企业招不到人,“总人数确实是很多,但大都不是我需要的“。
普惠金融需复综技能
上大学读金融专业,很少有一本书告诉你今后如何成为高级的金融人才。等到你求职找工作或是踏入金融职场之后才会发现,现实和你之前所设想的理想境界相差很大。
你会发现,并不是把所有的金融术语和模型全搞一遍就能在这个行业里游刃有余了。特别是像普惠金融这种非常新的领域,甚至新到还没来得及在大学里开设课程。真正摆到你面前,你很容易就会茫然而不知所措。
想要成为普惠金融领域的人才,需要跨学科的眼界和思维,需要英语计算机等辅助能力,更需要实用的金融职业技能。
普惠金融产品门类很多,涉及到金融原理,但依托的是大数据、互联网等技术底座。这就带来了一个假设前提,金融知识即使再精湛,也填补不了其他领域知识缺失的空白。
跨界组合的行业对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往往都会特别高。英语和计算机等能力,也是一种辅助性的技能。随着我国对外金融业务不断丰富,全球金融市场的联结更加紧密,进入国际化金融交流,了解最新国际金融动态,都离不开语言和计算机技术的精益性。
我国正在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也在积极探索金融市场的监管方式。但无论是宏观的把控,中观的路径,再到微观的执行,每个层面都离不开高层次的金融人才。
CFA与金融职业教育的兴起
相比较大学金融教育的机械性和滞后性,职业金融教育的发展反而蓬勃生机,积极向上,也算是为我国高端金融人才的培养,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甚至带来了惊喜。
在用人单位眼中,大学金融课考了90+可能算不了什么,因为这并不能代表你就能够完全胜任岗位的要求。但如果你考取了特许金融分析师(CFA)某一级别的证书,一定会对你立刻刮目相看。
高顿财经CFA研究中心的袁杰指出,特许金融分析师被誉为现今金融领域的第一考,金融行业的权威入场券,多家知名的金融雇主都极力推荐过。它是一个高含金量的证书,行业认可度很高,所以你不用担心自己考了之后没有用;同时,你考了之后立马就能用上,性价比很高,回报速度快。
为什么CFA持证人受到热捧呢?这既和我国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势头有关,也和证书本身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理念、行业全覆盖的特征有关。
CFA一共有三个级别的考试,每个级别培养的人才目标是不一样的。根据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位,灵活地选择一直考到什么级别。据了解,高顿财经的CFA学习者中,大多数都是从CFA一级开始学起的,当然,也有不少是三级联报势在拿下全部级别考试的学员。
同时,CFA的人才培养是面向整个金融行业,这张证书几乎在投资、股市等多个细分金融领域都适用,因此也能覆盖到普惠金融领域。
业内人士分析,特许金融分析师CFA等后大学金融职业教育,或许能够成为新的发力点,大大分担金融人才培养任务,与高校金融教育相互补充,相互交流,相得益彰,进而共同促进普惠金融复综人才培养的长远发展。
正如中国金融教育发展基金会名誉理事长吴晓灵所说:
金融机构和金融院校以及社会专业培训机构,应顺应时代的变迁,发挥各自的优势,整合社会各方力量,兼顾“学历教育、在职教育、社会教育”三个方面,为金融业培养更多高素质的人才。